特朗普玩关税大棒玩出新花样,这次手法没变,还是“先施压—再谈判—最后逼签字”,但韩国这回为什么选在2025年7月底妥协?再看当天全球GDP前九的座次,除了中国,剩下就俩大国没低头:加拿大和印度,韩国这一步,到底是“明哲保身”还是“无奈认怂”?
往前数,2025年4月9日那波90天延期,是给日本、韩国、欧盟这些老盟友喘气的机会,英国最早签了协议,被割的韭菜还相对少,日韩欧盟那会儿还在“死磕”,4月到7月,特朗普一边喊着“再给90天”,一边和每个经济体单聊,结果英国之外,没人真低头。
节点来了,7月9日特朗普又给最后通牒,延到8月1日,欧盟和日本两大经济体先后服软,欧盟27国组团签协议,日本也顶不住压力,韩国这才明白,风向彻底变了。
韩国不是没犹豫,他们一度打算抱团欧盟日本一起硬刚,可人家都签了,韩国再死扛就是孤家寡人,眼看8月1日大限将至,韩国果断认输,动作比谁都快。
这场关税大戏,韩国的策略就是“看谁先跪”,欧盟日本撑不住,韩国也不装了,典型的“伺机而动”,但这里头,韩国真有选择权吗?
看细节,美国追加的3500亿美元投资协议、1000亿美元天然气采购,都是2025年美方列出的“明码标价”,这背后是特朗普的老套路:逼盟友用“真金白银”补贴美国经济,自家制造业、能源全得利。
韩国这次妥协后,还有哪几个国家没低头?只剩加拿大和印度,前者已经被特朗普警告了,如果8月1日前不签协议,最高35%关税等着,后者更是倔,特朗普直接威胁25%的关税,印度人一句“25%就25%,扛着”,真敢硬杠。
加拿大的底气,来自和美国的深度绑定,北美自贸区那点盘根错节的利益,特朗普嘴上喊吞并,实则两国经济脱不开,谁真敢把加拿大踢出局?
印度则是另一种操作,和美国在汽车、钢铁、农业上死磕,印度一句话,“如果不平等就不签”,他们把最大出口产品手机留作底牌,知道美国真加高关税,最后受伤的是苹果和美企。
8月中旬美方访问团到印度,印度打算拖到9月、10月再签协议,这波操作,明显是在和美国“扳手腕”,印度的算盘,是不是能赌赢?
从全球看,特朗普的关税策略,确实把大部分发达经济体拉进了“美国优先”的圈子,四大目的:制造业回流、增加国库、消灭逆差、对华围堵,前仨进展都不小,第四点,盟友们被逼着团结在美国身边,对中国压力不小。
但这轮妥协潮,真的能彻底改变全球贸易格局吗?看看协议细节,西方国家买美国能源、追加投资,听起来承诺很足,真要落地,谁会真心情愿“割肉”补贴美国?
历史上,关税协议一签就灵?不见得,光看能源采购、制造业搬迁,欧洲、日本、韩国真能放弃本国企业利益,掏空自己去帮美国?这事早有前车之鉴。
回头看中国,中国在2025年面对美国的压力,已经没得选,第三轮中美谈判,美国要求中国断买俄伊石油,谁都知道这不现实,中国能做的就是“硬杠到底”。
中国的底气在哪?外有金砖、“一带一路”这些大盘子,内有全国消费升级带来的韧性,短期受冲击,但只要上下齐心,美国的连环打压也砸不垮中国经济。
但难点也明摆着,西方国家和美国抱团,想在技术、产业链上暗戳戳封锁中国,协议里没写的,才是最大的“坑”,中国要破解,靠的还是自主创新、市场潜力和全球朋友圈。
韩国这回签了,真能换来安稳吗?协议里答应的投资、采购,三年五年能兑现多少?谁能保证美国不会“变卦”,加更多条件?
更现实的是,全球经济格局的“王者轮换”,从来没容易过,美国崛起就是踩着英国的肩膀,今天的美国,也在用各种套路稳住盟友、围堵对手。
但风水轮流转,2025年后,谁能持续顶住压力,谁能把危机变成转机,还真不好说,韩国的选择,是认怂还是借力打力,全看后续怎么兑现协议。
这场关税风暴,短期看美国得分,但全球产业链的博弈,从来都是“多回合”,谁能笑到真的还没到揭晓的时候。
韩国跪了,加拿大、印度还顶着,中国选择硬杠,全球经济会不会迎来新一轮“大洗牌”,你怎么看?
韩国“跪”美国背后:全球经济新洗牌,谁才是最后赢家?
广升网配资-配资十大平台-股票开通杠杆-散户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