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骗子:你优秀,我心堵
最近刷到这样一篇帖子:
博主考上了清华大学,而他那八百年不联系的表舅给母亲发信息,说自己曾在某重点研究院的餐厅上了半年班,里面很多博士和博士生导师,最差都是研究生有300个。
这位表舅听说研究生每月就2000多工资,穿着打扮寒酸。现在大学生不好就业都争着去考研,研究生不好就业就去送外卖,开滴滴。
最终总结出,大学学校是全社会最大的骗子。
全文充斥着“读书无用论”以及对高学历人群的蔑视。
寒窗苦读十几年,好不容易考上名牌高校,对于全家来说都是一件大喜事,所以博主不知道表舅为什么要给母亲发这样的信息。
还是评论区给出了答案:他不是给你添堵,而是他不发这些话他自己心堵。
这不就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酸吗?
弗洛伊德在《群体心理学》中指出:当个体无法达到某标准,会通过 “贬低标准本身”缓解焦虑。
在重点研究院里工作的那些研究生、博士生们衣着寒酸,是因为穷还是专注研究不在意打扮?
月薪2000,也只是“听说”,福利待遇更是一概不提。
实际上,据《中国薪酬报告》的最新统计数据:985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普遍在万元以上,超过普通本科的217%。
而教育部在《2022就业报告》中更直接挑明,清华硕士平均起薪 2.8万/月(超全国水平 537%)
不仅是初始工资高,高学历者的升职加薪速度也往往比一般员工快。
博主表舅说:“研究生不好就业就去送外卖,开滴滴。”
现实中我们也的确能看到一些高材生为了生存压力选择脱下孔乙己的长衫。
但是研究生送外卖是因为找不到工作的说法根本是无稽之谈。
研究生也得送外卖:见不得你好,是我的自卑
只要上网随便一搜就能得知,他们送外卖原因各种各样,有的是找不到心仪的又不愿意将就,用送外卖来过渡一下骑驴找马的阶段;
有的则是受不了大厂太卷,领导的刁难,选择边送外卖边创业;
还有的是想以“高学历送外卖”为噱头,做自媒体;
更多的只是把送外卖当兼职,想多赚一些钱。
我本人曾经在北京的一个游戏公司上班,直属领导就是清华研究生毕业的,他月薪在5万以上,但下班也会开滴滴,而他却不是为了挣钱而是解压。
他说天天看代码,敲代码,改代码,觉得自己也像个被设置代码的机器人,只有下班后开着车在北京城转几圈,才会想起自己是个北漂的“人”。
大城市本身就是高学历人群聚集地,看到他们送外卖不稀奇,但抛开数据只谈个例那就是耍流氓了。
其实真正研究生毕业去送外卖的并不多。
美团平台也做过数据调研:全平台硕士骑手占比仅有 0.7%,其中 82% 为兼职赚科研经费。
相信大多数网友压根就不相信高材生就业困难,但为什么总有像“表舅”那样的人到处撒播“学历无用”呢?
因为“读书无用论”是当代失败者的精神防空洞。
许多人习惯把生活拮据归因学历不高找不到好工作从而陷入自卑和焦虑之中。
只能从“你优秀但也混的不好”、“高材生不也得给小学肄业的老板打工”等个别案例中找虚假优越感。
然后在别人晒学历的帖子下面贬损他人的高价值目标,为自己获取一种胜利的优越感。
由于这种自卑带有强烈的攻击性,所以在心理学上称为:下行攻击性认同。是一种低地位者对高成就者的心理机制。
人不分三六九等,但学历有高、低,收入有多、少,这些外在划分了我们的生活阶层,与其努力追赶攀爬,不如直接攻击身处高位者,将他们拉下神坛更能即时缓解焦虑。
“攻击”是人性博弈:不要为恶意陪葬
2022年,剑桥一位博士突然奇想做了一个带有羞辱性的实验。
他让志愿者穿上“MIT博士”(麻省理工博士)体恤衫,假装博士,又找来一群高中文凭者,让他们随意评价。
结果只有小部分人表达了羡慕和称赞,大多数人则表现出了无端的恶意和贬损,甚至“书呆子”一词的出现率高达34%,更偏见的认为会读书的人社交能力差,在无任何沟通情况下,给志愿者的社交能力评分为:2.6分(满分10分)
这种反应被证实是身份威胁的防御性策略。
也就是说,受邀试验的人很清楚自己的评价存在认知偏差,但他们仍然选择攻击贬损,以达到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防御性行为。
这实际上是缓解身份焦虑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然而被攻击者会怎样,没人在乎。
2023年杭州女孩郑灵华因粉色头发而遭到大规模网暴,最终因抑郁症而选择结束生命。
一开始她在网上发帖只是想和生病住院的爷爷分享自己被保研到华东师范大学的喜悦。
而网友却在看到她的一头粉色长发后开始对她人身攻击,指责她“不正经”,不配做老师……
郑灵华本就有严重的情绪问题,但她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用雅思课,健身等方式努力自救。保研后,同学也为她高兴,认为一切都要好转起来的。却最终因为头发颜色被大规模网暴导致患上严重抑郁症。
可直到她自杀死去,网上的恶意也没有停止。
而她一开始之所以想染粉丝头发,只是希望在毕业照上留下明媚而鲜艳的自己。
罗翔教授曾在《如何面对网络暴力》中说:
当别人用谣言诋毁你,说明你在某些领域已崭露头角;
当他人用非议攻击你,证明你的能力触达了他们无法企及的高度。
这不是心灵鸡汤,这是人性博弈的客观规律。
所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自己问心无愧就不要被外界的声音干扰,更不要让不重要的人干扰你的选择,对你的生活指指点点。
就像那位考上清华的博主说,不否认表舅说的部分内容是事实,不过还是请表舅放心,自己如果送外卖也会是送得最准时、最挣钱的单王。
有人沉迷“小学老板”的创业童话,有人拼文凭给自己创造生活的可能性,职业高低贵贱都是别人定义的,而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从来只有你自己说的算。
广升网配资-配资十大平台-股票开通杠杆-散户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