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欧领导人结束一场“满分”的视频会议,为即将到来的美俄阿拉斯加峰会划定红线之际,战场的炮火声却以一种更响亮、更残酷的方式,给出了另一份截然不同的谈判议程。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清晰的外交路线图瞬间变得模糊。
特朗普的180度大转弯
最初,白宫的计划很简单,甚至有些粗暴: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举行一对一会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这个事件中最核心的当事人,被排除在外。
这个决定在欧洲和乌克兰引发了剧烈震动。欧洲多国迅速行动,连续几天开会斡旋,坚决反对将乌克兰排除在外。压力之下,事情迎来了转机。
近日,泽连斯基在柏林宣布,他与特朗普及欧洲领导人进行了一场成果丰硕的视频会议。三方就如何与俄罗斯谈判达成了一份“五项共识”,这无异于给特朗普的阿拉斯加之行提前设定了框架。
共识的核心内容直截了当:任何谈判,乌克兰必须在场;乌克兰的领土和安全问题,只能与乌克兰政府谈;立即筹备美、俄、乌三方会谈;谈判必须以停火为前提,并给予乌克兰可靠的安全保障;若俄罗斯拒绝停火,将面临更严厉的国际制裁。
令人意外的是,特朗普不仅全盘接受,甚至表现得比欧洲更积极。他盛赞这次视频会议“非常好”,打了满分。他公开向普京喊话,如果阿拉斯加会谈不同意停火,将面临“非常严厉的后果”。
最关键的一步是,特朗普表示,希望在15号与普京的会晤顺利结束后,立刻推动一场他、普京、泽连斯基三人参加的新会议。这姿态,完全是从“把乌克兰晾在一边”变成了“要把泽连斯基推到谈判桌主位”。
战场是另一个谈判桌
然而,就在外交斡旋看似取得突破时,俄罗斯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回应。俄军在乌克兰东部战线突然发起了数月来最猛烈的攻势。
据路透社和法新社报道,俄军兵分两路,对乌东矿业重镇多布罗皮利亚发动了钳形攻势。这次进攻行动异常凌厉,效果也立竿见影。
权威的乌克兰战况地图“深州地图”显示,俄军在短短几天内向北推进了超过10公里。芬兰军事分析机构“黑鸟集团”的评估则更为惊人,认为俄军在过去三天里,已经撕开了乌军防线,向内陆突进了约17公里之深。
乌克兰军方消息人士也痛苦地承认,当地的多条防线已被突破,俄军两支部队均已推进了大约15公里,兵锋直指多布罗皮利亚城下。战火逼近城市,大量民众已经开始紧急撤离。
亲俄的顿涅茨克领导人普希林则高调宣布,俄军现在完全掌握着前线主动权,几乎在所有方向都取得了进展,甚至在更靠中部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边界也取得了战果。
灭顶之灾的阴影
这次进攻的战略意图极为清晰。一旦俄军拿下多布罗皮利亚并站稳脚跟,顿涅茨克地区最后的几个乌军控制的大型城市,如科斯蒂安特尼夫卡,将陷入更深的孤立。
更致命的是,乌克兰在顿涅茨克最后的两座堡垒城市——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其来自第聂伯河方向的运输生命线将被彻底切断。届时,这些地区的乌军补给将只能依赖哈尔科夫一个方向,处境岌岌可危。
德国《图片报》的军事评论员朱利安·雷普克甚至悲观地预测,乌军在未来几个小时内就可能面临一场战略性的惨败,最终可能导致整个顿涅茨克地区失守。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西尔斯基也在社交媒体上间接证实了局势的严峻。他承认顿涅茨克地区的情况“非常艰难”,俄军正在用灵活的小股部队不断渗透和试探乌军防线。
基辅的绝望与内讧
前线的溃败消息传回后方,迅速引发了恐慌和士气滑坡。以强硬著称的“亚速营”前任参谋长克罗杰维奇,甚至公开向泽连斯基喊话,将溃败归咎于长期的指挥混乱,并直接要求总司令西尔斯基为此负责。
这种内部的公开指责,暴露了乌军在高压之下已经出现的裂痕。尽管军方发言人依旧坚称“战局仍在控制之中”,但这种表态在残酷的战报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面对俄军的步步紧逼,泽连斯基在8月12日发表了斩钉截铁的讲话,他誓言乌克兰绝不会从顿巴斯撤军。
他警告说,顿巴斯是俄罗斯的战略跳板,今天放弃这里,就等于为俄罗斯未来攻击扎波罗热、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乃至哈尔科夫铺平了道路。他将放弃顿巴斯定性为“第三次战争的导火索”。
结语
现在,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即将到来的阿拉斯加。普京带着刚刚在战场上取得的巨大优势,获得了沉甸甸的谈判筹码。而泽连斯基则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外部力量的介入。
特朗普的态度转变和美欧乌达成的五项共识,原本被视为乌克兰的外交胜利。但俄罗斯的猛烈攻势,却用钢铁和炮火重新定义了谈判的起点。这场峰会还未开始,真正的较量,似乎早已在顿涅茨克的焦土上分出了初步的胜负。
广升网配资-配资十大平台-股票开通杠杆-散户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